政策推动|郑州市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势在必行
▲点上方「绿色中原」关注我们
编者按
2017年4月8日,郑州市第十三届政治协商会议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,绿色中原负责人匡洁应邀出席大会并在公民代表座谈会上发言。
2016年12月21日,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制度做出了明确指示。因此2017年有可能是中国真正的”垃圾分类“元年!绿色中原期待借此东风,推动郑州市积极行动起来,调动社会各界力量,切实开展垃圾分类。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化、无害化、资源化。全文如下。
郑州市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势在必行
在我国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框架之下,垃圾议题在中央高层已有了清晰路线图。2015年9月发布的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》就已明确提出“加快建立垃圾强制分类制度”。2016年6月15日,根据中央部署,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《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。这个意见稿我代表绿色中原做了认真回复,回复意见为国家级环保刊物《绿叶》杂志全文刊发。
2016年12月21日,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听取浙江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汇报后指出,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,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,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处理。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、分类运输、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,形成以法治为基础、政府推动、全民参与、城乡统筹、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,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。
绿色中原做为一个成立12年的民间环保公益组织,垃圾分类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。2010年即开始在郑州市进行社区垃圾分类试点探索。但由于没有政府有关方面的基本支持,举步维艰,但通过脚踏实地探索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经验。在垃圾分类进入国家环境治理战略的当下,我们希望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,贡献力量,积极推进郑州市垃圾分类进程。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:
政府必须树立强制推行垃圾分类的决心和信心
决心和信心来自对垃圾问题严重性的深刻认识,来自对中央精神的正确领会;来自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;也来自对自身调动社会资源,整合社会力量,协力解决环境难题能力的评估。
为推行垃圾分类进行最广泛、深入的社会动员
垃圾问题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和国计民生,有必要动员一切力量进行有效的社会动员,为政策推行铺垫社会基础。我们的政府有着强大的社会管理能力,往往能够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进行最有效的社会动员。这方面的成功先例很多,比如交通出行安检制度,涉及十几亿人的出行方式,就是一个有颠覆性的成功案例。
制定强制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政策法规
认真调查研究,围绕“污染者付费”这一重要原则,理直气壮地让垃圾制造者们为垃圾买单,是推行垃圾分类的关键所在。垃圾多产生多付费,少产生少付费,分类不付费或象征性收费。紧紧抓住这个“纲”,则“纲举目张”。
建立可靠的机制保障
彻底改变垃圾管理九龙治水的局面,可效法北京成立“城市垃圾管理委员会”将垃圾管理职能充分集中,使之责权清晰,政策令行禁止,有利于监督问责,奖勤罚懒。
试点先行,节约办大事
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探索,以最小成本建立各种类型的分类试点。在取得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以前,切忌好大喜功,盲目扩大试点。试点成功后逐步推广,以点带面。要给予社会探索必要的支持,也要防止有人假意奉迎,套取政策红利,使公共财富受损。
建立静脉产业园,为推行垃圾分类提供产业支撑,使之成长为绿色产业,缓解环境压力和就业压力
静脉产业园即再生资源产业园,合理消纳源头分类物品,使回收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。这样的产业是垃圾分类的内在支撑,产业与分类相互依重,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,为社会提供绿色产业和绿色就业岗位。
从分类到静脉产业是保障社会肌体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,它同时又是劳动密集产业,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当下,能够开辟出众多的绿色就业岗位,在缓解环境压力的同时有效缓解就业压力。
民间现有的回收系统存在不规范、高成本、低效率,资源利用率低、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。要分析情况采取措施,将其整合进正规的静脉产业中。
建立地方性绿色产品准入制度,倒逼企业落实环境责任,合理利用资源,以此保障垃圾大幅度源头减量。
要看到,垃圾之所以泛滥成灾,企业无视环境责任是主要因素。垃圾中几乎一半都是产品的包装物,材料复杂,根本没考虑使用后对环境的影响。企业如此任性滥用资源,对其产品只考虑经济性,不考虑对环境的损害,等于掠夺了公众的环境资源自肥,这种情况必须中止。
绿色产品准入制度是一道绿色门槛,以保证进入本地区的产品对环境最小冲击,减少源头分类难度及后端产业处理压力。对进入本地区的产品进行环境评估,通不过的产品绝不手软,驱逐出市场。以此倒逼企业改良产品,重视产品对环境的影响。对源头垃圾分类物品进行认真鉴别,对难以界定是否可回收的物品以及低附加值回收物,要源头追溯到企业,推动企业更改包装,否则取消准入。以此有效倒逼企业落实环境责任。
建立垃圾分类责任评价制度,纳入干部政绩考核
各企事业单位、各大院校等机关单位社区,都是垃圾产生的主体。要与其领导班子签订垃圾分类责任书,使垃圾分类从落实上得到最有效的监督执行。
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一定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这项工作,堵死消极应付、阳奉阴违的路子,让社会管理的各个层面都认识到“不分类无出路”是强制推行垃圾分类最可靠的制度保障!
结语
郑州市作为快速发展的中原重镇,垃圾分类多年却止步不前,垃圾仍然沿袭旧有的堆、埋、烧模式,使问题不断积累,一方面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、景观破坏;一方面造成资源大量浪费。要看到解决垃圾问题不但关系着环境污染治理,还关系着子孙后代的福祉。垃圾中大部分东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,它不但属于我们,更属于我们的后代。未来科技再进步,资源枯竭也是枉然。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把每天上万吨资源付之一炬,这些东西是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换来的,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已然对我们的环境造成很大冲击,在使用后本该认真分类回收,使之重新进入资源循环利用,减少资源的开采和能源消耗,减轻环境压力。
在垃圾分类作为国家战略进入顶层设计后,郑州市应该迅速行动起来,摒弃后端处理的思路,回到垃圾产生的前端,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协同解决垃圾问题。从如上建议的各个方面为推行垃圾分类大开绿灯,率先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,为中部城市树立榜样。
完成于2017年2月5日
”相关阅读
政策推动|绿色中原关于《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的意见与建议
青青建言|让制度严起来 ——《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的“得”与“失”
文&图|匡洁 编辑|婷婷